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达到什么条件可以补助

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达到什么条件可以补助

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达到什么条件可以补助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i76GOXomoJ_h9TxGhKxHlCJWv5MOJeYyHasdPurbXWvzAR2gl_XK5LWzVAxGXpNQpUi-QOIvzJwh1hrAjTt69V-QgoclNkRia3p_6ZMDVjK 公办民营”与 “公建民营” ◎全国老龄委办公室副主任 闫青春“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虽然只一字之差,但细究起来却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公办民营”指的是各级政府和公有制单位已经办成的公有制性质的养老机构,需要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进行改制、改组和创新,更快地与行政部门脱钩,交由民间组织或社会力量去管理和运作,实现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管理和服务运营模式并存、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发展局面。“公建民营”则是指在新建养老服务机构时,各级政府要摒弃过去那种包办包管、高耗低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按照办管分离的发展思路,由政府出资,招标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去经办和管理运作,政府则按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负起行政管理和监督的责任。由此可见,公办民营与公建民营是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两者之间的联系体现在:首先,它们所涉及的都是同一事物,都是政府已经办起来的或想要建设的养老机构应该采取什么方式举办与管理;其次,它们都与体制机制的深化改革紧密联系在一起。公办民营和公建民营又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因此,它们又是有区别的:一个是在盘活存量领域对已经办起来的公办养老机构进行改制改革,建立起全新的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和运行机制;另一个则是在发展增量领域政府对新办养老服务机构投资时要进行改革创新,转变投资方式,把体现政府负责公共服务职能所要投入的资金换一种方式投入,不再直接由政府部门去建去管,而是遴选其他社会力量去建去管,由此打破公办养老机构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率的体制弊端,提高公共资源的利用效率。要搞好“公办民营”,其核心是加速改制改组。必须突破计划经济年代沿袭下来的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一根本障碍;要尽快摒弃部门利益和事业单位、个人因身份标记从政府舒舒服服就能得到的资源分配和既得利益。具体而言,就是要把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和运行机制引进并运用到养老服务领域,切实做到四个转变:首先,改变国家为公办养老机构定事业编制规格、定人员编制数量、定财政划拨经费额度的老套做法,引入多种经济成分参与改制,变公办养老机构的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为多种经济成分共同所有或其他非公有制成分所有;其次,变财政全额事业拨款为按养护三无、五保老人数量由财政出资全额购买服务和按机构床位、按养护老年人数量的补贴标准以及按运行情况由财政予以适量适度补贴;第三,变管理和服务人员的铁交椅、铁饭碗、事业单位标记的干部、职工身份为全新的聘任制、合同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和灵活的激励机制,把一潭死水变成一湾活水,把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人浮于事的用人用工制度变成以事定岗、以岗定责、优胜劣汰、能进能出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四,把工资按职级年限固定、论资排辈、能升不能降的旧分配制度变为薪酬与绩效挂钩,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者不得食,真正按劳取酬的新分配制度。公办民营的实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政事分离的变革,是养老服务领域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以及用人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和资源配置方式的变革与创新。公办民营的推行必将会对真正意义上养老服务业态的形成,对各类养老机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公平合理开展竞争、 切实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快 。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