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 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我们交的养老保险都被现在活着的老人花了,将来谁养我们

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 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1、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 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1年多前,67岁的蒋香玉住进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在我这个年龄段入住养老机构的人不多,但我为什么来,就是看上这里有老年大学。”蒋香玉口中的“老年大学”,是厦门老年大学与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合作共建的象屿慈爱学院,学院首创内嵌养老院的老年大学模式,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够就地畅享大学校园般的精彩生活。   养教结合,既是当前养老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是厦门老年大学近年来拓展老年教育覆盖面的新渠道、新探索。有象屿慈爱学院探路在前,厦门老年大学期待在养教结合领域不断涌现新成果,进1步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课程内容丰富 课堂配有健康顾问   记者采访时,蒋香玉正在合唱课教室里开嗓,5月9日这天,她和同学1起学唱了歌曲《萱草花》。学声乐、学舞蹈、学气功、学手工……入住1年多,蒋香玉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朋友来看我,看我精神状态这么好,说你还挺适应这里的生活啊。”蒋香玉笑道,“我以前就是老年大学的忠实粉丝,了解到慈爱学院后,我就选择住进来了。”   记者了解到,象屿慈爱学院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学,至今已开课4学期,累计招收学员584名,课程内容从体育健身到音乐艺术再到手工制作,多方位覆盖长者的兴趣点。声乐合唱课教师吴泉玉是首批到象屿慈爱学院授课的老师之1,她本身也是厦门老年大学的教师。“和厦门老年大学的学生相比,慈爱学院的学员整体年龄更大些,但他们对课程的期待和上课时的认真程度1点都不会打折。”吴泉玉说,她会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来这里上课也是希望能通过音乐带给他们快乐。”   “很多老年人都在这里学到了年轻时没有学到的东西。”蒋香玉告诉记者,国画班有很多高龄学员,都是0基础,如今都能拿出很漂亮的作品。记者在学院走廊上看到不少老年学员的作品展示,其中有几幅书画作品的创作者已是95岁高龄了。据悉,慈爱学院目前学员平均年龄是76岁,年纪最大的就是这位95岁的学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院已形成慈爱课堂、慈爱俱乐部、名师工作室、善行储蓄行等4大板块,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长者主动走出房间,追求更加充实愉悦的精神生活。   学院养教结合的特色还体现在每堂课都配备有1位健康顾问,随时关注着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在对点服务院内长者的同时,慈爱学院还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服务更多长者。   社会效益良好 将打造更多样本   象屿慈爱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厦门老年大学在相关领域开疆拓土带来信心。去年, 厦门市 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医、养、教’融合模式,鼓励养老机构、社区与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合作开展老年教育,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推进养教1体化,推动老年教育进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居家养老家庭,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无疑为厦门老年大学探索养教结合再次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12月,厦门老年大学与建发溢佰养老中心签订“溢佰学堂”合作共建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厦门老年大学将利用自身教育教学资源,负责该中心“溢佰学堂”的教学指导,这种教学合作不仅限于课堂内,学堂也可以享用厦门老年大学远程教学资源,学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社团活动,师资及管理人员还有机会得到老年大学的培训等。近期,厦门老年大学还将与泰康之家鹭园(厦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泰康之家·鹭园“鹭园学堂”,除了继续发挥办学优势为学堂提供教学资源外,厦门老年大学还将与“鹭园学堂”联动双方老同志,重点围绕红色宣讲、技能服务、社会治理等开展专题化、系列化服务,开拓老同志志愿服务基地。厦门老年大学期待以更加多元的合作形式探索出养教结合新路子。   在象屿慈爱学院采访时,学员们告诉记者,身体健康与精神富足对老年生活都极为重要,因为养教结合,他们同时收获了这两种快乐。据悉,厦门老年大学还将推动各区校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养教结合的教学班,推动养教结合模式往基层走。 (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

我们交的养老保险都被现在活着的老人花了,将来谁养我们



2、我们交的养老保险都被现在活着的老人花了,将来谁养我们

老年生活乐无忧,需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基础。回报情况确定、操作简便、理财效果稳健、带有强制储蓄特点,且能“活得越久领取越多”的商业年金类保险可以作为个人养老储备的工具之1。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答网民问时表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均寿命的不断延长,相应推迟退休年龄已是1种必然趋势,人社部“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多年以后我们靠谁养老社保只管温饱只够“喝粥”,养老不仅不能防老还可能要来“啃老”。这些已经不是危言耸听。实际上,养老已经成为1个越来越严峻的社会问题,因为与欧美发达国家“先富后老”相反,我国是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人口老龄化和基本养老保险长期收不抵支的现状,决定了社保养老只能满足退休者较低水平的养老需求。同时,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多年后,中国正全面迎来“4-2-1”家庭,而且随着人均寿命不断延长,“8-4-2-1”或“6-4-2-1”家庭也逐步出现。而从经济角度看,如今年轻人自身的工作、生活压力也都比较大,物价高、房价高,很多年轻人成年之后,不仅无法“补贴”父母,大多数还可能需要父母赞助购房首付款、结婚费用等。因此,众多老人退休后虽有社保,基本生活无忧,但也没有太多的闲钱和闲心,他们得继续为下1代操心,成为了儿子的“全职”保姆,帮助子女照看第3代,继续为全家贡献精力而没有太多属于老人的理想退休生活。而有些老人则属于“乐无忧”类型。他们的退休资金准备充分,衣食无忧,早已把自己安顿妥当。他们兴趣广泛,没有后顾之忧,有些甚至还趁着“将老未老”之际开始继续人生中未完的夙愿,或是周游列国饱览无限风光。建立养老储备金刻不容缓想要让自己成为“乐无忧”型的老人,摆在面前最现实的1道门槛,就是必须要有足够的资金做基础。根据本刊2009年的1次调查计算,1个老年人想要退休后基本生活无忧至少需要110万元以上,而想要比较舒适地养老则至少需要250万元。而且,女性所需准备的养老金这两个数字至少要提高20%~30%以上。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这个数字如今可能还要高了。在经济发达的社会,1般而言,每个人的养老保障由3部分构成,1是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30%。2是企业为员工准备养老的企业年金,比例也是30%左右。3是个人为养老准备的资金,包括保险、基金等,这部分比例大约占养老金总数的40%。我国目前企业年金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大部分居民没有企业年金,因此个人储备专项养老金显得尤为重要。保险是舒适养老之上选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托宾有1句被广为推崇的投资名言,“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1个篮子里”。合理的资产配置可以分散风险,综合各种理财工具的优点,既能为日常生活留出现金流,又能保证中长期有1个不错的收益,可以有效地化解养老压力。再者,养老年金类保险的回报特别明确,只要确定自己希望在退休后每月从保险公司领到多少养老金作为补充,就可以让保险公司帮助计算出个人需要购买的额度和缴费时间,到了约定时间就可以开始按月领钱了。而其他理财品种,很难比较精确地预测出12十年、23十年以后的收益情况,无法给予肯定和确切的回答,很难由个人来控制。当然,由于回报相对固定可计划,保险的收益率水平相对就低1些。第3,作为养老资金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追求本金安全、适度收益、抵御通胀,这与1般资金投资追求收益较大化的原则有所区别,这也是稳健理财型的商业保险辅助养老的1个优势所在。第4,保险还可以强制个人储蓄。青壮年时期有很多的花钱渠道,如果不强迫自己为了将来养老而预先做点准备,那么钱花了也就花了。长期保险恰恰有1个强制储蓄的特点,必须按时定量交保费。这1特点对于平常消费倾向明显,储蓄率低、投资习惯较差的人群而言,特别有1种“他律”的效果,更稳当,更有效力。而且,越早规划,由于年纪越轻,养老险的费率也越低。第5,养老储备是1项长期的理财计划,通过复利滚存计算收益的保险,也是储备时间越久,效果越佳,“复利的魔力”恰好可通过养老年金这类长期商业保险得到明显的体现。第6,终身领取型的养老保险能够让人活得越久,领得越多,可以部分解决退休后“活得太久”带来的经济压力,这1特点是其他任何理财工具都无法实现的。商业年金险助力养老在准备将商业保险作为将来养老资金来源之1后,当然就是挑选合适自己的产品了。在低利率时代购买养老(年金)险这样1种长期储蓄险种,我们建议还是选择有分红功能的年金产品为佳,除了享受这类产品本身内含的固定收益率部分的利益,1旦将来市场利率上升后,投保者还能够通过分红收益,抵消1定的通胀影响。比如,海康人寿近日推出的“乐无忧”年金保险(分红型),就是1款典型的年金保险。它具有保证领取的确定性(自年金开始领取年龄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至被保险人年满7十9周岁后的首个保单周年日为年金保证给付期),而且可以终身领取,实现“活多久,领多久”,让高龄老人乐享晚年生活。同时,这类保险每年也会分配现金红利,1定程度上抵御通胀对财富的侵蚀。同时,这款产品自保单生效后自首个保单周年日开始,每年都可给付“生存保险金”,也可以进行保单借款,为投保者应急无忧。当然,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购买个人商业养老保险而获得的养老金只是全部养老规划的重要1环,别忘了我们还有其它工具可以用于养老储备。为此,在选择保险计划时,应充分考虑目前的收入水平,并结合自己的日常开销、未来生活预期、通货膨胀等因素,做出合理的选择。专家建议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所获得的补充养老金占未来所有养老费用的20%~40%为宜,以便为自己预约高品质的未来。扩展阅读:【保险】怎么买,哪个好,手把手教你避开保险的这些"坑"。

医养楼的房间叫什么



3、医养楼的房间叫什么

医养楼的房间叫老年养老院居住间。根据查询相关信息显示,医养养老院是1家集休者带乎首悉养、医疗、康复、教行粗育、娱乐、休闲为1体的医养结合养老院。

如何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



4、如何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方案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菊香秋 黄镇铺社区居委会 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6月)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1种以居家养老为基础,在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其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7大精神,加快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事业的发展,增进老年人福利,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结合本社区的实际情况,现就推进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制定本实施方案。

1、指导思想 以“3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8大会议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满足我市广大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长”为目标,结合本社区实际,积极构建政府主导、社区互助参与;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化服务为依托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动员社会力量,运用市场机制,完善社区为老服务功能,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有序发展。

2、基本原则 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立足长效的发展思路推进本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工作中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坚持政府主导与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3(1)调查确定服务对象。组织专门调查人员开展对居家养老对象的摸查、归类、审核、统计工作,及时掌握老年人的基本情况和需求动态,建立健全老年人信息库。

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 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5、厦门老年大学积极探索养教结合模式 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1年多前,67岁的蒋香玉住进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在我这个年龄段入住养老机构的人不多,但我为什么来,就是看上这里有老年大学。”蒋香玉口中的“老年大学”,是厦门老年大学与象屿慈爱老年养护中心合作共建的象屿慈爱学院,学院首创内嵌养老院的老年大学模式,让老年人在养老机构能够就地畅享大学校园般的精彩生活。   养教结合,既是当前养老服务业的新业态、新模式,也是厦门老年大学近年来拓展老年教育覆盖面的新渠道、新探索。有象屿慈爱学院探路在前,厦门老年大学期待在养教结合领域不断涌现新成果,进1步让学校优质教育资源惠及更多长者。   课程内容丰富 课堂配有健康顾问   记者采访时,蒋香玉正在合唱课教室里开嗓,5月9日这天,她和同学1起学唱了歌曲《萱草花》。学声乐、学舞蹈、学气功、学手工……入住1年多,蒋香玉把生活安排得满满当当。“朋友来看我,看我精神状态这么好,说你还挺适应这里的生活啊。”蒋香玉笑道,“我以前就是老年大学的忠实粉丝,了解到慈爱学院后,我就选择住进来了。”   记者了解到,象屿慈爱学院于2020年11月正式开学,至今已开课4学期,累计招收学员584名,课程内容从体育健身到音乐艺术再到手工制作,多方位覆盖长者的兴趣点。声乐合唱课教师吴泉玉是首批到象屿慈爱学院授课的老师之1,她本身也是厦门老年大学的教师。“和厦门老年大学的学生相比,慈爱学院的学员整体年龄更大些,但他们对课程的期待和上课时的认真程度1点都不会打折。”吴泉玉说,她会根据学员的年龄特点设置教学内容,“来这里上课也是希望能通过音乐带给他们快乐。”   “很多老年人都在这里学到了年轻时没有学到的东西。”蒋香玉告诉记者,国画班有很多高龄学员,都是0基础,如今都能拿出很漂亮的作品。记者在学院走廊上看到不少老年学员的作品展示,其中有几幅书画作品的创作者已是95岁高龄了。据悉,慈爱学院目前学员平均年龄是76岁,年纪最大的就是这位95岁的学员。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学院已形成慈爱课堂、慈爱俱乐部、名师工作室、善行储蓄行等4大板块,丰富的教学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长者主动走出房间,追求更加充实愉悦的精神生活。   学院养教结合的特色还体现在每堂课都配备有1位健康顾问,随时关注着老年人的健康状态。在对点服务院内长者的同时,慈爱学院还以点带面,辐射周边多个社区服务更多长者。   社会效益良好 将打造更多样本   象屿慈爱学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厦门老年大学在相关领域开疆拓土带来信心。去年, 厦门市 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全市老年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积极探索‘医、养、教’融合模式,鼓励养老机构、社区与老年大学、老年学校合作开展老年教育,通过开设课程、举办讲座、展示学习成果等形式,推进养教1体化,推动老年教育进养老机构、进社区、进居家养老家庭,丰富住养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这无疑为厦门老年大学探索养教结合再次注入强劲动力。   去年12月,厦门老年大学与建发溢佰养老中心签订“溢佰学堂”合作共建协议。按照协议内容,厦门老年大学将利用自身教育教学资源,负责该中心“溢佰学堂”的教学指导,这种教学合作不仅限于课堂内,学堂也可以享用厦门老年大学远程教学资源,学员可以参加老年大学的社团活动,师资及管理人员还有机会得到老年大学的培训等。近期,厦门老年大学还将与泰康之家鹭园(厦门)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签约,合作共建泰康之家·鹭园“鹭园学堂”,除了继续发挥办学优势为学堂提供教学资源外,厦门老年大学还将与“鹭园学堂”联动双方老同志,重点围绕红色宣讲、技能服务、社会治理等开展专题化、系列化服务,开拓老同志志愿服务基地。厦门老年大学期待以更加多元的合作形式探索出养教结合新路子。   在象屿慈爱学院采访时,学员们告诉记者,身体健康与精神富足对老年生活都极为重要,因为养教结合,他们同时收获了这两种快乐。据悉,厦门老年大学还将推动各区校与辖区内养老机构合作开展养教结合的教学班,推动养教结合模式往基层走。 (厦门日报记者 郭睿)。

余杭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有什么优惠政策



6、余杭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养老院有什么优惠政策

余杭政府对医养结合的养老院优惠政策参考《关于推进余杭区医养结合工作的实施意见》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养老机构:   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业相结合实施意见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48号)、《杭州市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关于做好杭州市医养结合及护理型养老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杭卫计发〔2017〕6号)、《关于印发<余杭区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区委办〔2017〕9号)、《余杭区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余养老〔2017〕1号)等文件精神,以全国医养结合试点城市建设为契机,推进我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总体目标   2017年,在全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基础上,实现医疗和养老资源的有效融合。全区7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的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80%以上的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为老年人提供优先挂号、优先就医等便捷服务通道。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服务老年人8万以上。推动建设1所护理型养老机构。40%以上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所在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医疗合作关系或提供派驻服务。   到2020年,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医养结合体系、标准规范和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70%以上与家庭医生签约并纳入健康管理。实现每百名老人有护理型床位不少于2张。90%以上的养老机构能够以不同的形式为入住老年人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普遍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稳妥的协议合作关系或提供派驻服务;镇(街道)级综合性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普遍能提供康复服务。   

2、主要工作   (1)提升居家医疗养老服务能力   以各级居家养老照料中心为载体,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提升居家医疗养老服务能力。   1.优化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务。以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其他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服务机构为支撑,重点为自愿签约的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定期组织健康体检,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进行规范化的随访管理,依托信息化服务平台动态记录和掌握老年人的体检、诊疗、健康状况等信息,实现区域范围内的老年人健康管理信息实时共享、动态管理。   2.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鼓励老年人与社区责任医生建立契约服务关系,主要解决签约老人的基本医疗需求,为老年人提供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管理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家庭出诊、家庭病床等个性化居家医疗服务,做好签约老人的健康管家,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非约定的健康管理服务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第3方保险、居民自费等方式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购买。   3.鼓励基层机构间开展合作。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辖区范围内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合作关系,在有条件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设立医疗服务点(医疗服务相关设施由照料中心负责配备),明确服务项目、方式、责任与义务等事项,在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下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合作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可按照《余杭区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余养老〔2017〕1号)文件规定给予补助。   4.支持开展居家老人长期生活照护服务。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公益创投、居民自费等多种方式进行,为老年人群提供日间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可以以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中心为主体,开展日托型医养护1体化服务;以各类养老、护理机构为主体,开设日间床位,在机构内开展机构型医养护1体化服务。   (2)深化机构医疗养老服务融合   完善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支持医疗机构与100张床位以下的养老机构建立稳定的医疗合作联系,定期提供上门诊疗、健康咨询、康复指导等服务;支持100张以上床位的养老机构设置医务室或独立医疗机构,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1.支持医疗机构开展养老服务。已经卫计行政部门批准执业的医疗机构,如符合养老机构标准的,可积极向民政部门提出申请,由民政部门认定后增挂养老机构牌子,开展相关医养结合工作。鼓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需求开(增)设康复、老年养护、临终关怀等床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将部分床位转为专门收治失能、半失能及失智老年人的医疗康复护理床位。   2.支持养老机构开展医疗服务。支持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开展康复、医学护理等服务。不具备设置医疗机构的养老机构或医疗服务能力弱的医养结合机构,应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与辖区范围内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为入住的老年人提供医疗便利。公办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可按照《余杭区关于推进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实施细则(试行)》(余养老〔2017〕1号)文件规定给予补助。   3.支持机构联建推进医养融合。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和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布点规划,使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建设上应尽可能邻近或联合建设,以方便老年人同时接受养老和医疗服务。   (3)推进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建设   护理型养老机构是指建设床位为集体居住、以护理为主、配备医生护士等专业技术人员、具备医疗和护理能力,主要收住因失能需要进行医疗和生活护理的老年人的养老机构。   养老机构申请认定为护理型养老机构须符合下列条件之1:1.养老机构在内部设立医疗机构并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经卫计部门备案许可的,内设的医疗机构由养老机构自行设置。2.在取得人社等相关部门同意后,养老机构与其他医疗机构合作由医疗机构参照“家庭病床”的模式为参保人员提供医疗服务。   医疗机构申请认定为护理型养老机构需在医疗机构内部指定区域(病区或床位)设立养老机构,并取得《养老机构设立许可证》。   认定护理型养老机构的申请由民政部门统1受理,民政会同卫计部门联合审核作出认定意见。护理型养老机构的具体认定要求、运行管理办法以及扶持政策需以市级民政和卫计部门相关规定为准。   (4)落实医疗机构老年优待政策   进1步落实老年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对老年人看病就医实行优先照顾,开通绿色通道,在挂号、收费、取药、住院等窗口明显位置设置“老年人优先”标志;充分发挥医疗机构志愿者服务作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门诊导医、随访等服务;为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的老年人提供预约门诊、预约检查、优先建立家庭病床等服务。   

3、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管理。   要充分认识医养结合工作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长久之计,是重大民生问题。建立卫生计生、民政、财政、人社、发改等多部门组成的医养结合工作小组,落实工作职责,要把医养结合作为发展养老服务业、健康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明确职责,强化部门协同。   卫计、民政、财政、人社、发改等部门应加大引导和扶持力度,积极促进医养结合发展,并将该项工作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范畴。对暂不具备条件,但老年人医疗需求迫切的养老机构,民政、卫计部门要帮助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实现对接。财政部门要积极推进政府购买基本健康养老服务,逐步扩大购买服务范围,完善购买服务内容,加大社会福利彩票公益金对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支持力度。人社部门对符合条件的老年病专科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和养老机构中的内设医疗机构,医保定点时在同等条件基础上增加20分。发改部门要推进医养结合、健康养老服务业的发展。   (3)注重专业,强化队伍建设。   加快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和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加强专业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养老护理员队伍。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医师多点执业,为医养结合机构提供技术支撑。做好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衔接,护理型养老机构配备医生、护士的资格认定、执业许可、晋升晋职、科研继教等应与公立医疗机构同政策、同落实。   杭州市余杭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 杭州市余杭区民政局   杭州市余杭区财政局 杭州市余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杭州市余杭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7年11月28日 。

相似内容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