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



1、社区养老的面临考验

随着第1代独生子女的父母陆续步入老年,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1对夫妇需赡养4位以上老人的局面。面对这1“养老考验”,合肥市1些社区探索给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以解决养老难题。 “银发浪潮”正以不可阻挡之势到来。我省在1998年进入老龄化时期,比全国平均水平提前1年。合肥市早在1997年便进入老龄化。2009年末合肥市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0.0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4.25%,比上年提高6.15个百分点。据测算,未来20年合肥市老年人口如果以年均3%的速度递增,预计到2050年全市老年人口将占总人口25%。 合肥市老龄办在今年3月至4月对全市城区“空巢老人”进行抽样调查显示,虽然有72.94%的老人表示与子女关系很好或者较好,但是只有29.12%愿意或者比较愿意与子女居住在1起,48.34%的老人明确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在1起,22.54%的老人表示无所谓。 那么老人们愿意不愿意去养老院养老呢?调查表明:在空巢老人中,有20.59%的空巢老人表示愿意或比较愿意未来入住养老机构,与此相反,却有59.99%的空巢老人表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如此高比例的空巢老人不愿意或不太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呢?排名前3位的原因是:经济上承担不起,入住养老机构不自由,怕子女不愿意或怕对子女有负面影响。 “合肥市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有153家,其中老年公寓36家,农村敬老院117所,总共有达近19000个床位。 ”合肥市民政局福利处处长陈先文告诉记者。2万不到的床位与合肥70万老人这1数据相比,应该是很小的1个比例,可全市36家老年公寓入住率只有60%左右。 合肥市委政研室和市老龄办曾共同对全市养老情况进行过1次深入的调研,“1直以来,我国只有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这两种养老方式。而如今,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引入1个全新概念――社区养老。”参与调研的市委政研室3处处长瞿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面对养老的严峻形势,应该尽快开始这1课题研究。 社区养老,就是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在我国,这仍是1个正在探索中的新生事物,上海等地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也只是“雏形”。 如今,合肥市已在探索社区养老之路,1些社区开辟了托老所、老年日间照料室、助餐点等社区老年服务场所。记者从该市民政局了解到,合肥市已经建立了30多个日间照料室,另外还将验收20个。 2012年,合肥市希望能达到50%的街道、社区开设托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室为老人提供服务。 记者分别采访了在全市首批建立日间照料室的两个社区。庐阳区龚大塘社区的日间照料室约80平方米,这1社区的老人可以在里面打牌、聊天,并有1些运动设施提供给老人进行锻炼。那么,生活自理能力日益变弱的老人能否在日间照料室里解决日常饮食难题呢?回答是“暂时还不能”。包河区曙光社区为了解决1些居住在高楼的老人生活的难题,同时为老人们多增加1点收入,为老人们提供了1个解决的方案,可以将自己的房子租出去然后租住社区提供的楼房,而这中间有近400元的差价,如今有16个老人租住在社区的房子里,而曙光社区在这栋楼里建立了1个20多平方米的日间照料室,但还未对外开放。 托老所、日间照料室被建成另1个“老年活动中心”,是否有意义?合肥市老龄办所进行的《“空巢老人”的生存状况与服务需求调查》数据显示,空巢老人迫切需要社区能伸出“双手”,而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各种维修、定期检查身体、上门医护、清洗衣物、陪同看病、家庭护理等,而聊天解闷只占需求的11.15%。这1数据表明,老人们需要精神的慰藉,但更需要有人“搭把手”,帮忙解决因体弱无力无法去解决的1些日常生活的难题。 年幼的孩子可以“托”到幼儿园去上学,而年迈的父母是否可以“托”给社区白天照料?日间照料室如何才能更实用,而不成为1个无法长期持续下去的“鸡肋工程”? 已8旬的退休老教授陈华生居住在琥珀山庄南村,他的儿女均在外地工作,夫妻俩不喜欢请保姆,于是日常生活仍勉力自己打理。陈教授告诉记者,他很渴望自己生活的社区能有1个“托老”的场所。 “不需要“背井离乡”离开自己熟悉的家和熟悉的环境,早晨出门在那里可以与1帮老人们娱乐聊天,体力不支时1日3餐可以在那里解决,开心过完1天后回家美美睡个大觉。”陈教授描述了自己心目中的这个“新天地”。他同时表示,爬高下低的家务活老人们往往无力去做,若再遇到头疼脑热更觉得吃力,“社区若能根据我们的需要提供1些服务,那就帮了我们大忙。 ” 这样的“美丽新天地”,合肥1些县区分别进行了某1方面的探索。记者采访了包河区的滨湖惠园,这是1个在建小区,虽然小区仍未住满,但是入驻的千户家庭中,百余户是有老人的家庭,而独居老人家庭达10余户。据滨湖惠园社居委主任沈柳以介绍,这1社区已经专门辟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其中有老人活动场所,日间照料室等,同时还将开办1社区食堂,为老人们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规划和设想已在行动中,可是沈柳以也指出未来的难题,“这个工作要想持续做好,必须要解决资金和人员的两大难题。 ”沈柳以表示,这不应该只是某1社区的试验,而应该成为各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工程,政府应该进行长期规划并起到主导作用。 家家都有老人,人人都将变老。如何破题,不仅是每1个家庭面对的难题,也将是整个社会面对的挑战。记者从合肥市老龄办获悉,合肥市在今年7月专门确立了3个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站”的试点社区,希望通过这3个社区的“探路”寻找到1条行之有效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力争在2012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全市的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网络。

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2、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有3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据调查,有97%的老年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因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温馨的家园。何况条件好的公立养老院很难住进去,有报道说某标杆养老院排队都要排100年了。实际上,社区养老则集中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社区养老,养老方式之1。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2018年,重庆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2019年计划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区别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1种新型养老方式。

对社区养老有何看法?



3、对社区养老有何看法?

国安社区科技有限公司养老服务策略存在的问题



4、国安社区科技有限公司养老服务策略存在的问题

我国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  尽管我国政府重视并加大了对社区养老服务的投入,但调查表明,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养老服务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配套设施不齐全,服务人员素质不高,所交费用与享受到的服务不成比例等,影响了老年人的热情和生活质量。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亟待解决。  (1)老年服务形式化严重  当前许多社区都存在老年设施与服务短缺的问题。虽然也建立了1些老年人设施,在社区空出1个地方作为老年人的活动中心,而且挂了1块类似“老年人社区娱乐中心”的牌子,但由于设施过于简单,服务内容过于单1,致使许多的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没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只流于形式。更离谱的是有些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成为了“年轻人活动场所”,有的成了歌舞厅、游戏室,也有的成了商场、门市房。[3]因此,建立1个真正意义上的、有针对性的老年人服务体系是非常迫切和重要的。  (2)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专业培训  近年来创办起来的养老机构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缺乏专业标准,普遍雇用的是1些文化素质偏低的合同工或临时工,或是出于照顾,吸纳1些下岗女工,在观念上认为这类工作本身就无多少学问或技能,更谈不上专业培训了。其实老年人较婴幼儿和其他年龄段的人来讲,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都呈现出较大的个体差异,更需要专业护理,更渴望体贴入微的温情,照料老年人决不仅仅是个住宿、衣食问题,更多的是精神和心理问题,只有专业护理人员才能更好的胜任工作,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3)医疗保健和护理设施不健全,服务不专业  随着老年人年龄的增长,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多,患病率上升,器官功能退化,生活自理能力下降,老年人口对医疗保健、家庭护理和生活照料的需求大大增加。然而现在的很多社区在这方面的设施很简陋,只有简单的医务室,没有老年医学方面的专家坐诊,更没有相关的科室设置,不具备医疗急救和提供专业护理的能力。   (4)精神文化生活、社交娱乐不够丰富  老年人在离退职以后,生活时间结构起了转折性的变化,需要以合理的消闲来调节及弥合他们因离、退职以后带来的身心、环境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对多数老年人而言,除了要有较好的物质条件之外,更需要有较高层次的文化与精神生活,追求的是具有丰富精神内涵的养老享老,并且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还呈现个性化的趋势。可在这些方面绝大多数老年社区服务内容比较缺乏,除了1些诸如麻将、牌类等简单游戏之外,高品位的文化服务比较少,例如人文艺术、花鸟虫鱼、学习交流等。以至于许多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普遍存在感情寂寞和无助的心理,不利于老年健康。

大家怎样看待老年人日后社区化养老问题



5、大家怎样看待老年人日后社区化养老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问题显得越来越紧迫。可是现有的养老床位与养老人数很不对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只有19.7张,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0‰至7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0‰至30‰的水平,缺口非常大。在这么1种态势下,以社区为依托的“居家养老”成了多数老人的首选。 并且根据调查,85%以上的老年人有享受居家养老的意愿,而选择入住养老院等养老机构养老的只占5%至8%左右。社区离老人居住地最近,实行社区“居家养老”可以0距离的解决养老难的问题。1则可以利用现有的资源,居家而养;2则不用转来转去,“不出门”就可以享受到养老服务;3则可以享受到亲人的直接照料。居家养老对老年人精神是1种安慰,俗话说“千好万好,不如自己的家好”,相对来说老年人来说更为怀旧。家门口养老有自己常用的物品,熟悉的环境,有长期交往的左邻右舍,可以按自己的习惯进行生活,早上起来锻炼身体,与熟悉的人下下棋,打打牌自由自在,更能感受到温暖。 居家养老比起出外到专门的养老机构养老更为贴心和实在,无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都称得上是最节俭,也最实用。居家养老服务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主要服务形式,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和文化娱乐、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务的1种社会化养老服务形式。老人不必住在养老院中被动接受服务,在家就可以挑选、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可以说居家养老服务实际上是在社区建立1个支持家庭养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它具有服务主体多元化、服务对象公众化、服务方式多样化、服务队伍专业化等特点,把社会化的为老服务引入家庭,是对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补充与创新。 居家养老服务平台是构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载体。平台汲取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物联网、互联网、智能呼叫、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创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运营模式系统+服务+老人+终端”的智慧养老服务模式。以“建设信息化、智能化呼叫服务及支援中心”为核心,以“建立老年人信息数据库”为基础,以“提供紧急救援、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健康服务”为基本服务,有效“整合社会服务资源”为服务主体,实现了老人、子女、服务中心、政府多向互动、主动监测;通过平台助力智能化居家养老,实现养老服务供求信息无缝对接,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养老服务,构建成符合国家养老服务标准的“智能信息化养老平台”。

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6、养老院养老和社区养老有什么区别

目前,我国有3种基本的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养老机构和社区养老。据调查,有97%的老年人希望在自己家里安度晚年,他们最大的愿望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因为“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温馨的家园。何况条件好的公立养老院很难住进去,有报道说某标杆养老院排队都要排100年了。实际上,社区养老则集中了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优势,或将成为未来养老模式的重要突破口。社区养老,养老方式之1。是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主要内容是举办养老、敬老、托老福利机构;设立老人购物中心和服务中心;开设老人餐桌和老人食堂;建立老年医疗保健机构;建立老年活动中心;设立老年婚介所;开办老年学校;设立老年人才市场;开展老人法律援助、庇护服务等。社区养老的特点在于:让老人住在自己家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或托老服务。2018年,重庆新增社区养老服务站200个、市级示范社区养老服务中心20个,2019年计划再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站400个。区别社区养老不是家庭养老,而是社区中的在家养老,社区养老不是社会养老,而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它吸收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方式的优点和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是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期在21世纪上半叶所面临的巨大老龄化问题所提出的1种新型养老方式。

相似内容
更多>